精品为您呈现,快乐和您分享!

移动端

收藏本站

慧格手游网

当前位置:

首页

  >  

资讯中心

  >  

震惊!深圳810事件:30年前那场改变中国股市命运的疯狂一夜 | 老股民含泪回忆:排队三天三夜,有人当场晕倒

震惊!深圳810事件:30年前那场改变中国股市命运的疯狂一夜 | 老股民含泪回忆:排队三天三夜,有人当场晕倒

来源:互联网 更新时间:2025-04-22 20:27:13 小编:慧格手游网

1992年8月10日,深圳特区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股票认购证抢购事件,史称'深圳810事件'。这场由新股认购引发的骚乱,不仅暴露了早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,更直接推动了中国股市监管体系的重大改革。当时深圳仅有的300个发售点涌入超过100万人,通宵排队的人群挤碎玻璃门、推倒铁栅栏,最终演变成冲击市政府的事件。这场'股票认购证狂热'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转折点之一,其影响延续至今。

事件爆发:百万人通宵排队的疯狂景象

1992年8月7日,深圳发布将发行5亿元新股的消息,采用先发放认购抽签表再摇号的方式。由于当时股票供不应求,一张认购证转手就能获利数万元,引发全国炒家蜂拥而至。8月9日发放当天,全市300个网点平均每个排队超3000人,有人提前三天带着板凳、凉席驻扎。现场目击者回忆:'人群像潮水一样冲击柜台,有人被挤得口吐白沫,警察手挽手组成人墙都被冲散'。最终50万张认购表在数小时内被抢购一空,数万没买到的群众开始聚集抗议。

冲突升级:从抢购狂潮到群体事件

8月10日下午,数万愤怒的群众打着'反对贪污、要求公正'的横幅游行至深圳市政府,部分人冲击人民银行深圳分行。现场发现许多认购表被内部截留的传闻加剧了矛盾,有人当场焚烧认购表。市政府紧急宣布增发50万张兑换券,但未能平息事态。当晚,国务院紧急召开会议,时任副总理朱镕基指示:'要确保社会稳定,彻查舞弊行为'。这场骚乱最终导致深圳全市戒严,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例因证券市场引发的重大群体事件。

制度缺陷:暴露早期股市三大致命伤

事后调查显示,事件暴露出三大制度问题:1) 发行方式原始,采用现场排队认购的'计划经济模式';2) 监管缺失,300个网点出现大量走后门、内部截留现象;3) 供需失衡,上市公司仅几十家而投资者超千万。数据显示:1992年深交所日均开户达3000人,但全年新股发行不足30只。中央财政大学研究报告指出:'810事件本质是制度套利机会引发的非理性博弈,反映出转型期特有的制度摩擦'。

改革风暴: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转折

事件后一个月内,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,标志着集中统一监管体系的建立。1993年起推行'股票发行认购申请表'制度,后发展为网上申购。深交所原副总经理禹国刚回忆:'810就像一剂猛药,直接催生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现代监管框架'。到1995年,中国已建立包括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在内的40多项法规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事件也促使政府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革步伐,上市公司数量从1992年的53家猛增至1996年的530家。

历史镜鉴:三十年后回看资本市场变迁

如今在深交所博物馆,810事件的影像资料被永久陈列。经济学家吴晓求评价:'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的代价,也是改革的催化剂'。对比当下科创板注册制改革,当年的混乱已成历史。但事件揭示的'制度设计-市场行为-监管应对'三角关系,仍是监管者的重要课题。2022年深圳特区报纪念文章指出:'从810到创业板注册制,中国用30年走过了成熟市场百年的路,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燥热的夏天'。

深圳810事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节点,其价值远超事件本身。它用最激烈的方式揭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阵痛,倒逼出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革。如今回看,这场'股票认购证骚乱'恰是中国证券市场成人礼的代价。其历史启示在于:金融创新必须与监管能力相匹配,市场热情需要制度理性来疏导。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今天,这段历史仍在提醒我们:资本市场健康发展,永远需要制度完善与投资者教育的双轮驱动。

相关游戏